Source:财经网
碳中和蓝图下,以光伏为代表的的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风口。那么,光伏产业究竟有多大发展空间?又将在未来产生哪些新变化?
财经网讯 2021年6月2日,SNEC第十五届(2021)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,在上海召开。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、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,本届SNEC大会执行主席朱共山进行了主题为“风光储氢再出发 目标碳中和”的演讲,对于碳中和下的光伏产业未来,进行了详细解读。
朱共山
朱共山主席表示,全球“碳中和”行动,将推动光伏产业迎来“黄金三十年发展期”。未来30年间,电力将是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,而九成以上的电力,将由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供应。
其中,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占据“半壁江山”或者六到七成,甚至更多。全球光伏装机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%以上,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现在的20倍以上。当中国在2060年实现“碳中和”之时,中国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现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。
“行业普遍认为,光伏电价普遍到达1毛5左右,储能到达3美分左右时,将意味着我国在能源供给侧和用户侧,同时实现转型替代的一个“拐点”。现在看来,这个“拐点”很有可能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就将实现。”朱共山主席在主题演讲中表示。
此外,在未来,光伏发电搭配储能解决方案,与特高压、智能电网一起,组成新型电力系统“发、送、用”的完美“金三角”,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,放大长板,补足短板,形成新型能源系统的闭环;“硅-光-氢”的新组合将焕然登场,利用光伏电解水制备氢气,实现以绿氢为代表的“气体能源”的无碳化生产、传输、消费和多次利用,也将成为复合型清洁能源供给的主流模式之一。
以下为朱共山主席发言实录:
今天是我们第15次相会在SNEC大会的现场,也是我国提出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之后,光伏行业在人类向着零碳社会迈进的重大历史性节点,而召开的一次盛会。15年来,SNEC从最初的默默无闻,走到了今天代言全球光伏行业发展高度的位置;从当年的“摆摊设点”、小打小闹,发展成为了互动全球的院士专家与从业者,涵盖光伏、储能、氢能、燃料电池、绿色交通、智能电网等诸多领域的“光伏达沃斯·嘉年华”盛会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展会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米的最大规模,参展企业超过3000家,几十个国家3000多名行业精英同时参会。在这背后,折射的是行业的进步,时代的巨变。今年3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,光伏正式被定义为“未来主体能源”,光伏产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“历史性一跃”。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全体光伏人,面对行业一波又一波的起落变化,历经千辛万苦,依然坚定信心、初心不改,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。在此,我谨代表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、亚洲光伏产业协会,并以本届SNEC大会执行主席的身份,向以开拓奉献的实际行动,书写全球光伏发展史的每一名成员,表达由衷的敬意。同时,向出席本届大会的所有嘉宾,表示热烈的欢迎!
站在“'双碳'目标”的历史新坐标,光伏产业正阔步迈向前所未有的新发展阶段。下面,结合全球光伏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,我向各位汇报和分享一点看法。
一、全球“碳中和”行动,将推动光伏产业迎来“黄金三十年发展期”。最近几年,地球进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和疫病高发期,大自然不断向人类敲响警钟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,就像企业需要转型一样,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迫切需要“十年转型期”。在人类社会急需控制气温升高、防御气候变化灾难的特殊时刻,通过“碳中和”的方式,维持生态平衡,给子孙后代留下生态资产,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发展共识。去年9月至今,围绕“'双碳'目标”的一系列重要宣示及讲话,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和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发生重大变革。日本、英国、加拿大、韩国等国家相继承诺,到205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;欧洲拟将2050年实现“碳中和”写进法案;美国拜登总统上台第一天就宣布重返《巴黎协定》,承诺到2050年让美国实现“碳中和”。截止目前,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“零碳”或“碳中和”目标,大部分计划在 2050 年左右实现。5月27日,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,全面部署各项相关工作,再次强调确保如期实现“'双碳'目标”。
根据全球“碳中和”步伐,同时结合能源变革趋势来看,未来30年间,电力将是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,而九成以上的电力,将由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供应。其中,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占据“半壁江山”或者六到七成,甚至更多。全球光伏装机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%以上,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现在的20倍以上。在综合实力连续多年领跑全球的基础上,中国光伏产业将在“碳中和”时代继续引领世界。当中国在2060年实现“碳中和”之时,中国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现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。
以中期视角来看,我国在联合国全球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,到2030年,中国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。根据相关官方数据推算,届时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000GW左右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每年新增装机也将在80GW左右,累计新增400GW左右。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将在250GW左右,累计新增1000GW以上。年初至今,中国政府十多个部委密集发文支持,从中央到地方释放多重利好,光伏被写入20多个省市的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光伏产业承载全新使命再出发。去年在这里,我曾经讲到,“后疫情时代”的光伏产业虽然会有短暂的波动,但基本态势是稳中向好,迈向新的战略机遇期。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迈入负利率时代,相关政策利率和存准率下调,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越来越强,再加上零碳经济对光伏的呼唤,光伏全面告别补贴、需求全球共振、从平价走向低价,助推“碳中和”的“黄金三十年”已经到来。
二、“碳中和”正在催生一场“硅基能源”取代“碳基能源”的清洁替代革命。当前,随着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透支和破坏,地球上储藏的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等碳能源逐步走向枯竭,决定了人们必须选择一条从高碳到低碳,从低碳到脱碳,再到零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。与“碳能源”日渐枯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“硅能源”的有效利用才刚刚开始。硅是除了氧气之外,地壳表层最为常见的元素,广泛存在于岩石甚至是普通的沙粒之中,而且硅的性能稳定,提纯技术成熟,作为“光伏和半导体产业的火车头”,是新能源、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,是未来能源的主力军。能源转型的实质,是以“硅能源”为代表的清洁能源,替代传统的“碳能源”。“硅能源”的科技创新革命,将从材料端向下延伸,带动新一轮新能源应用革命与装备革命,打破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,更好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,有效应对气候变化。
在“硅能源”驱动能源转型的黄金赛道上,能源供给的清洁化是关键,硅基材料革命带动光伏低价上网,是关键之中的关键。过去十年,光伏度电成本下降了90%,现在中国近80%的区域,抛开非技术成本的话,光伏发电在供给侧的实际成本已低于煤电。平价上网已经不是问题,稳定可持续的平价,以及低价上网才是重点。去年5月份,青海的光伏上网电价达到了两毛二。在全球范围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,光电价格已低于火电。阿联酋、卡塔尔、印度等国家,光伏中标电价不断打破最低纪录。今年4月,沙特爆出1.04美分的光伏新低价。年初以来,我跟不少行业同仁也进行了交流,大家普遍认为,光伏电价普遍到达1毛5左右,储能到达3美分左右时,将意味着我国在能源供给侧和用户侧,同时实现转型替代的一个“拐点”。现在看来,这个“拐点”很有可能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就将实现。截止目前,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58%的多晶硅、93%的硅片、75%的电池片、73%的组件。在光伏低价上网时代,中国仍将依靠技术、材料、市场等优势,在全球扮演“硅能源”产业的领军角色。
“'双碳'目标”之下,从平价走向低价的光伏电力,将成为新能源中的“第一能源”,同时也将成为氢能时代的“一次能源”。一方面,光伏发电搭配储能解决方案,与特高压、智能电网一起,组成新型电力系统“发、送、用”的完美“金三角”,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,放大长板,补足短板,形成新型能源系统的闭环。另一方面,“硅-光-氢”的新组合将焕然登场,利用光伏电解水制备氢气,实现以绿氢为代表的“气体能源”的无碳化生产、传输、消费和多次利用,也将成为复合型清洁能源供给的主流模式之一。
零碳经济时代,随着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优势越来越强,以及光伏制氢技术的日益进步,地球上的沙漠将摇身变为“能源聚宝盆”,通过“光电大走廊”“氢气大走廊”进行跨区域链接,造福人类社会。目前,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,而且还以每年5-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,影响到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,亚洲、非洲、南美洲等气候干旱的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荒漠化更是严重,沙尘污染带来的“橘黄色的天空”,一次次取代了我们头顶上的蓝天白云。在“碳中和”时代,“光伏治沙”将和植树造林、退耕还林、退牧还草等治沙模式并行,实现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“三合一”,推动戈壁沙漠变成“塞上江南”。
三、面向未来,光伏前沿科技是推动践行“'双碳'目标”庄严承诺,同时助推完成能耗“双控指标”的有力途径。“十四五”时期是实现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的关键时期。“'双碳'目标”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变革,要求各地政府和企业必须算好“经济账”和“生态账”两本账,严格按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、单位GDP能耗强度控制,这两大约束性指标来发展经济、经营企业。今年全国“两会”以来,各地陆续发布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行动方案与路线图,20多个省份的“绿色新政”中,大多数都将“双碳”“双控”工作结合在一起,严控高耗能行业和新投产项目能耗快速增长,严格执行能源消费等量置换等节能审查制度,落实“双控”考核指标任务,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。
在碳资产越来越昂贵、能耗指标越来越稀缺的同时,光伏作为“'双碳'目标”背景下的明星产业,在“碳足迹”方面理应率先作出表率。按照欧盟委员会产品环境足迹计算方法,光伏上游制造环节占据了光伏全生命周期“碳足迹”的80%到95%。这也同时意味着,光伏科技进步将首先落脚在光伏材料制造方面,从源头开始降低“碳足迹”。换句话来说,“十四五”期间,综合能耗更低,单位GDP能耗强度更具优势的光伏前沿科技材料,以及相关中下游产品,将以“光伏科技组合套餐”的形式,寻求效率、成本和零碳技术方面的协同突破构成满足“碳中和”工艺要求的光伏产业完美解决方案。从去年SNEC至今,210大尺寸硅片、高效叠瓦、异质结、钙钛矿、PERC+、TOPCon、HJT电池等光伏前沿科技百花齐放,单晶方面,N型TOPCon电池、P型TOPCon电池、HJT电池等主流技术不断刷新记录,向全世界展示了“‘双碳’目标”之下,中国光伏集体创新的最新成果和豪华阵容。
颗粒硅方面,5月29日,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根据相关核查程序,为颗粒硅颁发了首张碳足迹证书。证书显示,每功能单位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20.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。这是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文以来,颗粒硅获取的国内首张“碳足迹身份证”和权威鉴定书。这个数值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此前所创下的全球最低,每功能单位57.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数据。尽管瓦克的碳足迹是由国外机构认证,但依然可以说明颗粒硅在碳排放大数据方面的绝对优势。相比较于传统工艺生产的棒状硅大多在70-90之间的碳足迹数值而言,在碳减排方面下降了3-4倍。这个数据与颗粒硅在综合电耗方面的优势也完全一致。目前,每公斤颗粒硅的综合电耗18度,很快将降低到15度。在硅料生产环节,1GW颗粒硅可减排13万吨二氧化碳,较传统工艺降低74%,各项指标均符合并领先于“碳中和”工艺要求。
对未来的光伏产业来说,科技的意义在于孵化出好产品,让制造成本更低、应用效率更高,尤其是在“碳排放大数据”方面表现更优异的创新方案,更好更快地助推“碳中和”目标的实现。在此过程中,光伏新科技也将因为“双碳双控”的需要,必将获得国家层面在项目评估、知识产权、政府采购、融资服务等方面的制度支持、政策支持,同时也一定为市场所接受、政府所支持、社会所认可。
各位领导,各位专家,各位同仁:光伏产业走到今天,一路风雨兼程,一路砥砺前行,曾经拥有无限荣耀,也曾经倍受质疑,经历过繁荣发展,也经受过低谷攀爬,非常不容易。在“双碳双控”的时代背景之下,光伏在与多种新能源发电形式的比对、考量中,因其无可比拟的优势,被国家意志所加持,被全世界的绿色发展之路所倚重,光伏产业以及全体光伏人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作为一名光伏行业的老兵,借助今天SNEC大会的机会,我也在这里简单提几点建议:
一是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,唱响“碳中和”时代的光伏发展主旋律,以大作为体现大担当。光伏是实现“碳中和”的“首选项”和“优选项”,全球认可光伏,国家力挺光伏,时代选择光伏,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认可,让所有的努力都与世界的期待保持一致,所有的行动都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,主动融入国家战略,充分发挥光伏优势,践行责任和担当。在乡村振兴方面,发展乡村户用光伏,推广乡村电能替代,推动农村充电设施建设,提升乡村用能电气化水平,为气化乡村、电动乡村、美丽乡村建设赋能。在“一带一路”方面,以光为媒,创新后疫情时代能源国际合作的新模式,推广和输出中国光伏在区域扶贫、生态修复、光伏+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光和热。
我们要努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,维护来之不易的行业发展成果;通过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优势,夯实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;严格强化行业自律,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规则有序发展,以多样化互补和共荣,规避同质化竞争和“一哄而上”带来的结构性失衡。全体光伏人携起手来,着力建设和提升行业形象,避免行业大起大落、大冷大热的剧情再次上演,确保光伏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,为推动“碳中和”目标尽早实现做出有力的贡献。
二是拓宽边界、链式延展,依托“碳中和”的“中和之道”,让光伏从“单一行业逻辑”走向“碳中和共生体系”,重构新时期光伏发展新模式、新空间。光伏发展到今天,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产业,而是“碳中和”体系不可缺少的生态价值共建者。“碳中和”的“中和”是排放、吸收的“两头对等”,即一定时期内的碳排放总量,与碳吸收、碳捕集、碳封存、碳利用等“负排放”总量的中和。通过光伏发电“播种阳光”和植树造林一样,都是碳素中和、净零排放的优选途径。生态环境部17号发布碳交易的三大管理文件之后,全国碳市场系统联调测试随即开启,6月份或将正式启动。传统电力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有色金属等八大行业,水泥、电解铝等20多个子行业将逐步纳入碳市场。在此背景下,光伏毫无疑问将更多地扮演“中和者”和“连接器”的角色,链接五湖四海、各行各业。背负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使命的光伏,将陆续打破边界约束,嵌入石化、化工、储能、交通、建筑、制氢等其他产业,形成“碳中和”新物种、新业态、新经济。比如,中石化加油站借助光伏+,探索“碳中和”的实现路径,从“卖油郎”向“油气氢电服”综合加能站升级转变等,就是很好的尝试。在往年的SNEC大会上,我曾分享过“跳出光伏看光伏”的观点,事实证明,决定光伏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,是产业向内外两端延伸的链接能力。共生,才能共赢。在跨界、复合发展的道路上,我们需要更多的拥抱与合作。
三是技术为王,创新为本,以技术的先进性和模式的创新性,在零碳经济时代引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当前,“'双碳'目标”已成一种倒逼机制,科技迭代的速度,以及模式创新的程度,决定了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实现的早晚。未来几十年,“'双碳'目标”将深刻地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,技术为王、创新为本的理念,将在零碳社会的进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。与以往的创新不同的是,这场创新是以“零碳科技”为核心,以“零碳经济”为驱动,以“碳指标”为检阅手段,而进行的一场系统创新、综合创新。光伏产业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,通过市场化的手段,以产、学、研、用、金融、服务一体化等形式,缔结“'双碳'目标”生态联盟,进行协同创新,以产业链合作的形式,加强产业技术集成耦合创新,协力攻关黑科技项目和关键共性技术,联合进行市场化验证等方式,打造零碳光伏产业联合体,大力发展和推广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应用,携手推动产业迈向零碳产业价值链更高端,推动“'双碳'目标”尽早实现。
各位领导,各位专家,各位同仁:光伏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,让生命在太阳底下发光发热,是最美好、最有意义的事业。“'双碳'目标”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,所有的光伏生态共建者都将大有可为。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让我们一起携手,在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这场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,关乎生态文明建设,让地球家园变得更美好的主题行动中,书写绿色的创新篇章!
宫崎/文
10 Anson Road #13-11, International Plaza, Singapore 079903
联系人: Maria Theresa “Techi” Cruz Capellan (女士)
Email: office@apvia.orgRM905-907 No 425 Yishan Rd, Xuhui District, Shanghai 200235 PRC
联系人: Ms. Wang Qun
Email: qwang@apvia.org Tel: +86-21-33683167 ext. 809Unit 1402 Paragon Plaza Building EDSA corner, Reliance Street Mandaluyong City, Philippines, 1550
联系人: Mae Bernardino (女士)
Tel: +63(02) 234-2281Copyright @APVIA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