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国际光伏展:共话中国双碳目标可望提前实现

Source:中国商务新闻网

中国商务新闻网 SNEC第十五届(2021) 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大会隆重开幕6月2日,SNEC第十五届(2021)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大会暨展览会(简称“SNEC光伏大会暨(上海)展览会”)在上海浦东盛大开幕。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领导、业内知名专家、学者、业界领袖、企业精英线上线下汇聚一堂,展示和讨论政策导向、市场趋势和最新科研成果。

  中国双碳目标有可能提前5到10年实现

 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人大代表、亚洲光伏产业协会执行主席、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,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,光伏平均上网电价将降低到0.25元/千瓦时以下,届时光伏发电成本将低于绝大部分煤电。中国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,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,相当于五千万吨石油的等效当量。

  因此,加快发展以光伏、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,推进汽车电动化、能源消费电力化、电力生产清洁化,加速我国碳中和进程,不仅是实现绿色清洁高质量发展和气候治理的必由之路,也是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的必然选择。

  “随着中国光伏产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坚决落实,再加上良性的经济循环,中国2030碳达峰、2060碳中和目标有可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到10年实现。”刘汉元主席在致辞中说道。

  中国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,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,相当于五千万吨石油的等效当量。

  在此背景下,加快发展以光伏、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,推进汽车电动化、能源消费电力化、电力生产清洁化,加速我国碳中和进程,不仅是实现绿色清洁高质量发展和气候治理的必由之路,也是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的必然选择。

  刘汉元表示,随着中国光伏产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坚决落实,再加上良性的经济循环,中国2030碳达峰、2060碳中和目标有可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到10年实现。

  “十四五”是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

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、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时表示,从现在开始,到 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,时间不满10 年,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,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通道,因此“十四五”时期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如何,就显得格外重要,“十四五”是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。构建成熟完善的碳市场,是碳达峰、碳中和重要的实现路径。通过市场机制对绿色产权进行有效的交易定价,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和资金转向低碳发展领域,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低成本完成碳减排目标,从而使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国家战略部署能够得到产业和市场的充分支持,实现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。

  史玉波说,光伏是新兴产业,2020年光伏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,全年新增装机规模48.2吉瓦,累计装机已达253吉瓦,光伏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,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与能源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。

  他进一步表示,发展智慧能源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。智慧能源就是充分利用“云大物移智链”及5G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,在能源生产、消费、体制变革中融汇人类智慧,具有“智能化、清洁化、高效化和去中心化”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。智慧能源是能源产业、能源装备产业、互联网产业和现代通信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,将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安全高效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需求的全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,对推动能源消费革命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  “碳中和”正在催生一场“硅基能源”取代“碳基能源”的清洁替代革命

  “光伏映照‘一带一路’”与“智慧之光照耀全球”的主题会上,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参加会议并做了主旨演讲。

  朱共山表示,光伏是实现“碳中和”的“首选项”和“优选项”,全球认可光伏,国家力挺光伏,时代选择光伏,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认可,让所有的努力都与世界的期待保持一致,所有的行动都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,主动融入国家战略,充分发挥光伏优势,践行责任和担当。

  他认为,在乡村振兴方面,发展乡村户用光伏,推广乡村电能替代,推动农村充电设施建设,提升乡村用能电气化水平,为气化乡村、电动乡村、美丽乡村建设赋能。在“一带一路”方面,以光为媒,创新后疫情时代能源国际合作的新模式,推广和输出中国光伏在区域扶贫、生态修复、光伏+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光和热。

  朱共山表示,依托“碳中和”的“中和之道”,让光伏从“单一行业逻辑”走向“碳中和共生体系”,重构新时期光伏发展新模式、新空间。光伏发展到今天,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产业,而是“碳中和”体系不可缺少的生态价值共建者。“碳中和”的“中和”是排放、吸收的“两头对等”,即一定时期内的碳排放总量,与碳吸收、碳捕集、碳封存、碳利用等“负排放”总量的中和。通过光伏发电“播种阳光”和植树造林一样,都是碳素中和、净零排放的优选途径。生态环境部17号发布碳交易的三大管理文件之后,全国碳市场系统联调测试随即开启,6月份或将正式启动。传统电力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有色金属等八大行业,水泥、电解铝等20多个子行业将逐步纳入碳市场。

  在此背景下,光伏毫无疑问将更多地扮演“中和者”和“连接器”的角色,链接五湖四海、各行各业。背负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使命的光伏,将陆续打破边界约束,嵌入石化、化工、储能、交通、建筑、制氢等其他产业,形成“碳中和”新物种、新业态、新经济。比如,中石化加油站借助光伏+,探索“碳中和”的实现路径,从“卖油郎”向“油气氢电服”综合加能站升级转变等,就是很好的尝试。在往年的SNEC大会上,我曾分享过“跳出光伏看光伏”的观点,事实证明,决定光伏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,是产业向内外两端延伸的链接能力。共生,才能共赢。在跨界、复合发展的道路上,我们需要更多的拥抱与合作。(李志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