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信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 鼓励屋顶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储能利用

Source:能源一号

12月3日,工信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工业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,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。其中,碳排放的强度要持续下降。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%,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。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。有害物质源头管控能力持续加强,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,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%。

上述的最新绿色发展规划中也强调,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,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,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、高技术产业;采用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、资源、环境管理水平,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,赋能绿色制造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透露,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联合有关部门,编制完成了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石化化工、建材等工业领域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,后续将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流程陆续发布。

据介绍,《规划》包括面临的形势、总体思路、主要任务、保障措施等四部分内容。黄利斌表示,《规划》提出了“聚焦1大行动、构建2大体系、推动6大转型、实施8大工程”的整体工作安排。“1大行动”,即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;“2大体系”,一是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,二是构建绿色制造支撑体系。“6大转型”,即产业结构高端化、能源消费低碳化、资源利用循环化、生产过程清洁化、产品供给绿色化、生产方式数字化,这些任务互为支撑、相互贯通,是多维、立体、系统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一系列重要举措。

“8大工程”,为强化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落细,《规划》提出实施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、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升级工程、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工程、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工程、工业节水增效工程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、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供给工程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等八大工程。

黄利斌指出,工信部将进一步细化具体的举措,并从财政、税收、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工业绿色发展的精准支持。

在这份规划中,工信部也提及了几个新能源行业的要点:

氢能:

加快 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氢能多元利用。

开展降碳重大工程示范。发挥中央企业、大型企业集团示范引领作用,在主要碳排放行业以及绿色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应 用、新型储能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,实施一批降碳效果 突出、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。推动低碳工艺革新,实施降碳升级改造,支持取得突破的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 范应用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技术和经验。

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。鼓励氢能、生物燃料、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、水泥、化工等行业的应用。严格控制 钢铁、煤化工、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,鼓励有条件地 区新建、改扩建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。

光伏:

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。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附加值高、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, 加快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智能船舶、绿色 环保、高端装备、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。推动绿色制造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 化、集群化、生态化发展,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,培育 一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

统筹布局退役光伏、风力发电装置、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。积极推广再制造产品,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。

打造绿色消费场景,扩大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光热产品、绿色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、绿色建材等消费。

新能源装备。发展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、大功率海上风电装备、氢燃料燃气轮机、超高压氢气压缩机、高效氢燃料电池、一体化商用小型反应堆等新能源装备。推动智能 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。

开展智能光伏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、绿氢开发利用、一氧化碳发酵制酒精、二氧化碳负排放技术以及臭氧污染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、微塑料、游离态 污染物等新型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基础研究,稳步推进团聚、 微波除尘等技术集成创新

储能:

节能技术。推进铸轧一体化无头轧制、中低温余热利用、清洁高效水煤浆气化、高热值固体废物燃料替代、微电网储能、间接冷凝蒸发(数据中心)、铁合金冶炼专用炭电极替代电极糊等技术推广应用。

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减碳零碳负碳技术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、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、复杂难用固废无害化利用技术、新型节 能及新能源材料技术、高效储能材料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,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。

发挥中央企业、大型企业集团示范引领作用,在主要碳排放行业以及绿色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、新型储能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,实施一批降碳效果突出、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。推动低碳工艺革新,实施降碳升级改造,支持取得突破的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技术和经验。

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,在具备条件的行业和地区加快推广应用电窑炉、电锅炉、电动力设备。鼓励工厂、园区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,发展屋顶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多元储能、高效热泵等,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。

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减碳零碳负碳技术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、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、复杂难用固废无害化利用技术、新型节能及新能源材料技术、高效储能材料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。

风电:

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,在具备条件的行业和地区加快推广应用电窑炉、电锅炉、电动力设备。鼓励工厂、园区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,发展屋顶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多元储能、高效热泵等,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。

加快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,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。推动工业窑炉、锅炉、电机、泵、风机、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。

鼓励建设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,推动企业聚集化、资源循环化、产业高端化发展。统筹布局退役光伏、风力发电装置、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。积极推广再制造产品,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。

鼓励建设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,推动企业聚集化、资源循环化、产业高端化发展。统筹布局退役光伏、风力发电装置、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。积极推广再制造产品,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