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鑫集团朱共山:光伏行业应规避同质化竞争和“一哄而上”带来的结构性失衡

Source:证券时报

“根据全球‘碳中和’步伐,同时结合能源变革趋势来看,未来30年间,电力将是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,而九成以上的电力,将由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供应。其中,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占据‘半壁江山’或者六到七成,甚至更多。”

在近日举行的全球光伏大会上,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、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做出了上述判断。朱共山认为,未来30年,全球光伏装机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%以上,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现在的20倍以上。当中国在2060年实现“碳中和”时,中国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现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。

以中期视角来看,到2030年,中国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。根据相关官方数据推算,届时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000GW左右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每年新增装机也将在80GW左右,累计新增400GW左右。

朱共山认为,随着全球“碳中和”行动的普及,以及相关政策利率和存准率下调,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越来越强,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光伏产业迎来“黄金三十年发展期”。从国内情况来看,今年以来,中国政府十多个部委密集发文支持,从中央到地方释放多重利好,光伏也被写入20多个省市的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。

朱共山指出,在“硅能源”驱动能源转型的黄金赛道上,能源供给的清洁化是关键,硅基材料革命带动光伏低价上网,是关键之中的关键。“过去十年,光伏度电成本下降了90%,现在中国近80%的区域,抛开非技术成本的话,光伏发电在供给侧的实际成本已低于煤电。”

值得一提的是,截止目前,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58%的多晶硅、93%的硅片、75%的电池片、73%的组件。基于此,朱共山认为,在光伏低价上网时代,中国仍将依靠技术、材料、市场等优势,在全球扮演“硅能源”产业的领军角色。

朱共山建议,在碳资产越来越昂贵、能耗指标越来越稀缺的同时,光伏作为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的明星产业,在“碳足迹”方面理应率先作出表率。

据朱共山透露,近日,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颗粒硅颁发了首张碳足迹证书。证书显示,每功能单位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20.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。这个数值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此前所创下的全球最低,每功能单位57.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数据。

去年下半年以来,受硅料供应偏紧及下游大规模扩产等因素影响,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扬,这给从业者带来了诸多困扰。朱共山建议,应严格强化行业自律,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规则有序发展,以多样化互补和共荣,规避同质化竞争和“一哄而上”带来的结构性失衡。

记者注意到,朱共山在本次会议上再次谈到了“跳出光伏看光伏”的观点,他认为,决定光伏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,是产业向内外两端延伸的链接能力。为此,他建议,光伏行业应拓宽边界、链式延展,依托“碳中和”的“中和之道”,让光伏从“单一行业逻辑”走向“碳中和共生体系”,重构新时期光伏发展新模式、新空间。